close

天然水晶

本文章廣告來源:Google廣告

一、題目:從防震策略探討建構我國都市安全之問題研析
二、所涉法律:
都市計畫法、都市更新條例、建築法
三、探討研析:
(一)根據2005年世界銀行於「世界自然災害熱點及風險分析報告」中指出,臺灣同時暴露於三項以上,包括地震、崩塌、土石流、堰塞湖、洪水,漂流木等天然災害之土地面積與面臨災害威脅之人口均為73%,高居世界第一。另綜觀近年發生地震地區,從四川、紐西蘭、海地、尼泊爾、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到臺灣20餘年來所造成重大災害及嚴重傷亡,包括1999年南投集集大地震、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及2018年花蓮地震等。
(二)由於臺灣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地震次數頻繁,每年平均約有3萬6至4萬次地震不等。根據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公佈資料,全臺灣共有33條活動斷層,其中19條屬第一類活動力最強的斷層,主要分佈在臺灣北部、西部和花東縱谷之平原與山區交界地帶。惟現階段國內仍未完整從國土計畫空間之思維角度,明確規劃韌性都市及防震減災策略,並公告活動斷層附近建築結構安全設計規範,及訂定整備都市災後重建計畫。
(三)參考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臺統計,2021年第1季全國房屋稅籍住宅類近890萬宅,其中30年以上老屋逾436萬宅、占比近5成。是以,對於都市地區已存在之高屋齡住宅比例偏高、危險老舊地區建物及大量違章建築等,是直接影響國人建築安全之主要問題。
四、建議事項
(一)打造韌性城市因應全球化氣候變遷及複合型災害
為配合未來我國都市防震減災之發展需要,落實韌性城市並建構整體防災減災系統,作為評估空間發展策略及訂定土地使用管制之衡量指標,應積極檢討現行防災救災機制及相關執行策略。另聯合國2015年頒佈之「仙臺減災綱領」,除參考其全球防減災工作成果及因應氣候挑戰對策,建議我國國土及都市政策應強調實踐韌性城市規劃目標、防災減災、回復力及永續發展等執行策略,以呼應該綱領之減緩氣候變遷衝擊之七大減災目標與四大優先推動事項,及其所強調之社區防災重要作用,並致力於減少生命損失及人民生計的推動工作。
(二)重新定位防震減災策略並列入都市發展政策
為因應全球環境及氣候變遷的挑戰,建議參照「全國國土計畫」 之政策目標及規劃內涵,重新定位診斷我國之國土防震災害發展策略及都市防震防災保護力,並訂定都市防震減災政策及可供防災應用之地震危害度分析及模擬評估資料。另我國位於高地震頻率區域,基於國土保安及都市安全之整體考量,建議應從建構發展我國為一耐震國家,並考量都市老舊建物耐震能力不足,災害風險高,需提升結構整體安全性。是以,我國應更積極整合及訂定都市防震減災相關發展目標及執行策略,並建立評估都市防災指標及執行策略。實價登錄
(三)應建構耐震都市並訂定建築物與設施的耐震基本方針
由於我國位處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每年發生地震之次數相當頻繁,基於都市安全之整體考量,未來應建議朝以耐震國家及規劃耐震城市等方向發展,以此架構訂定並確保建築物與設施的耐震基本方針,包括:(1)城市耐震構造。(2)建築物耐震安全。(3)確保維生管線設施功能。(4)山坡地崩落及土壤液化對策。(5)確保有害物質設施的安全。(6)災害應變對策的整備。
(四)為確保建築結構安全,應提升防震結構設計
基於國內外之重大震災經驗,及確保建築物結構安全之考量,有關建築結構安全涉及建築耐震設計規範之修訂,包括建築物增設減震消能相關設備者,應併入建築結構設計檢討並評估修訂建築法相關規定,提高建築物耐震設計標準。另對於一定規模以上建築物,其建築安全除經由主管機關督核同意外,宜衡量委由第三方公正單位勘驗合格始得施工之可行性,以確保建築結構安全。

撰稿人:陳耀東

水晶洞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實價登錄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3zoticonire 的頭像
    d3zoticonire

    蔡婉瑜Apple空機的生活日誌

    d3zoticon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